1年期央票利率攀高 逼近定存水准
央行昨日招标了春节后首期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大幅上行27.5个基点,并未出乎市场意料。同时,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1月份CPI同比上涨4.9%,虽略低预期,但专家普遍认为这并不具备持续性,未来的通胀压力依然存在。
申银万国首席经济学家李慧勇接受采访时表示,预计未来物价上涨压力仍在,通胀预期短期难消。而作为央行主要数量管理工具的央票及准备金率的使用,将主要取决于通胀预期与目标利率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在流动性对冲工具的选择上,央行若仰仗央票,则给予利率的压力会大些;若更多依赖准备金,则利率的压力会相对较小。"通胀预期将继续推升央票现券利率,一、二级市场利差倒挂在短期内或难以完全弥合。"李慧勇认为。
实际上,业界多将1年期央票利率的升降与加息紧密联系在一起。央行统计数据显示,去年至今的3次央行加息,1年期央票的发行利率都随之出现了补涨,两者有渐行渐近的趋势。去年10月20日加息后,该央票利率两次上行合计25个基点;12月26日加息后,又3次上行合计约38个基点。
昨日该央票利率走高27.5个基点至2.9972%后,与现行1年期定存利率3.0%已十分接近。业内人士就此指出,如果央行更重视管理流动性的成本,或较多仰仗准备金率手段,这也表明频繁调高央票利率及发行数量,在当前的流动性格局下,将难以完全实现货币*策的目标。
同时,市场人士也预计,与1年期品种相比,央行今年或更乐于使用3个月央票。从央行公开市场今年全年到期资金量来看,四个季度分别为1.63万亿、8200亿、4090亿和2050亿元,前高后低态势十分明显。该人士指出,为了平滑上述到期量,央行或倾向于加大3个月央票的对冲力度,甚至不排除近期重启发行6个月期限的品种。
由于通胀压力未来依旧存在,将在央票一、二级市场之间构筑利差"鸿沟"。对此,央行也不可能频繁地提高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为了管理可能因外汇占款增加而增大的流动性总量,央行将不得不继续使用存款准备金率或加息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