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做的好 http://www.t52mall.com/本文转自:都市快报
清明
QING
MING
时节
又是一年清明时,轻风细雨寄思念。这些日子,“快报为你寄思念”收到了众多“橙友们”的来帖,内容情真意切、令人感动。我们精选了一些橙友们的留言,与大家分享。
1
我的妈妈叫黄念慈
妈妈离开我们已经5年了,但她像摆在家里的这台缝纫机,每天会进入我的眼帘和脑海。
这架缝纫机是20世纪70年代买的,每到过年妈妈会给我做一件新衣服,其中有一件粉红色粗条灯芯绒上衣,妈妈特意在领角上踩出两只红嘴巴的黄小鸭。这件衣服我一直留着。
缝纫机发出轻声圆润的节奏,当时它是家里唯一的大件,跟着我们搬了三次家,伴随着妈妈从青年到中年一直到老年。20世纪八九十年代衣服可以去市场购买,缝纫机不吃香了,但妈妈还是离不开它。
家里添置了电视机、空调和洗衣机,妈妈用缝纫机给它们都穿上了外套。还有一台数码小相机,妈妈选了一小块墨绿色绸料,按照相机的形状裁剪,还用羽纱做了内衬。
我有了孩子后,妈妈用缝纫机为外孙制作蜡烛包、小斗篷和尿布;妈妈为老邻居、老同事装拉链、改裤脚。
可妈妈从没为自己踩过一件新衣,她只是剪短我不穿的衣服的下摆与袖口,再用缝纫机做她的外衣。
我想给妈妈换个电动缝纫机,她一口回绝,妈妈是一个特别怀旧的人,她也不肯换旧热水瓶、单位发的脸盆、先进个人的搪瓷杯。妈妈对我说:这些物品都有来历,看到它们心里踏实。
妈妈八十岁还戴着老花镜踩这台缝纫机。她左手将布条向前推送,右手持一把小镊子轻轻压在布条上,眼睛盯着中间,脸上是满足的神态。
妈妈去世后,我从她的储物柜里找出厚厚一沓用缝纫机踩出来的布片,妈妈是用它消磨时光?好像不是,一圈圈密密麻麻的线迹像树木的年轮,表达着什么。我遗传了妈妈怀旧的性格,将它们收藏好,想妈妈的时候拿出来看一下、摸一下。
我从小就不是一个细心的人、嘴巴也不甜。但我现在真想对她说:妈妈我爱你!
妈妈的名字叫黄念慈。(追思人:晓鹃)
2
我的医生妈妈
我的妈妈瞿婉素是一名医生,20世纪60年代少有的女大学生,在医疗系统工作了一辈子。
记得在乡村中心卫生院工作时,医院在一楼,医生及家属住在二楼,医务人员奇缺,常常半夜里被叫醒,紧急进行手术,不知道有多少新生儿在医生妈妈手里诞生、有多少危重病人在医生妈妈仁心仁术下转危为安。后来我妈妈又自学了医药知识,担任西药房主任。70年代农村穷,常常有年老病人翻遍了口袋凑不够药费,妈妈悄悄地把药递给病人说:“手头宽裕了再来交钱,治病要紧。”妈妈常常接济凑不够钱的乡亲,然后就是这个月我又不能吃肉了……
80年代全家因父亲调动工作到了中心城镇生活,妈妈成了工厂唯一的厂医,既是医生又当护士,有多少职工及子弟最喜欢跑医务室,轻轻松松地看病、打针,小朋友们只认我妈妈打针,亲切地说:“医生妈妈打针不疼。”母亲把慈爱都给了全厂职工和子弟们,好多年轻人找对象都来征求医生妈妈的意见,自己爸爸妈妈的意见不一定听,医生妈妈的嘱咐言听计从,因为医生妈妈仁心仁术彻底征服了孩子们的心。
我的妈妈工作时间是慈爱的医生,对我们子女却非常严格。记得每年暑假,每一天我都要发煤饼炉子,烧好饭、煮好水、烧好干菜菩头汤,拖好地、擦好席、浇好花,能做的家务活都要做好,每天的作业必须按时完成,如有拖沓一定会受到妈妈的处罚,年少不懂事做错了事少不了被罚跪,妈妈在家里主持家规,真是一个严母啊。
医生妈妈离开我已经35年了,记得妈妈患病时的心愿是:儿子考上名牌大学,作为儿子的我咬紧牙关把悲伤深深地埋藏起来,发奋用功终于不负母亲的期望:以全校最好成绩考上了浙江大学。妈妈在弥留之际抚摸我的脸、抚摸我胸前“浙江大学”红色校徽时,恋恋不舍地说:妈妈走了,你要自己照顾自己了……
回想医生妈妈的一生,可以用伟大来形容,菩萨心肠的医者仁心,严酷的家风,是父亲、母亲两个家族的核心,不仅是患者们的医生妈妈,更是我们子女的人生导师。妈妈,我们爱您!想念您!如果有来生,我还愿意做您的儿子!(追思人:瞿浩明)
3
父亲浓缩了中国农民的优良品格
除了在杭州读书时与父亲有信件往来,其他没有只言片语留下,值此清明即将到来之际,回忆过往点滴,是为怀念。
父亲的一生浓缩了中国农民辛勤劳作、不辞辛苦的优良品格。从我记事起,父亲就是一直忙碌的,既要耕作家里的一亩三分地,为了补贴家用还得从事匠人的工种,同时要照顾当时生病的老妈和还未成年的我们兄弟俩。曾有一段时间,为了增加家里的收入来支付日渐增多的老妈看病开支和我们的学费,父亲主动申请到好几公里外的燃灯山管理茶厂的事务,每天早出晚归,从不言苦。虽然家里负担一直较重,但父亲从没想过让我们辍学,对我们的学业也从不放松,因为他知道对于农村人来说,知识是可以改变命运的!得益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及努力想改善家里的囧况,我们都很珍惜学习的机会,有幸走出大山看到了不同的世界,父亲也露出了难得的笑脸,在与街坊的聊天中多了些许自豪。
年,我从老家到杭州来求学后,因忙于学业、工作、成家等对父母的关心不够,后来生活相对稳定了才有机会接他们到杭州来,带他们到上海、西安、延安、南京等处游玩,但即使难得的几次也因方言、气候及生活习惯等原因总是住不了几日就又回老家了。家里条件逐渐改善,父亲年龄也大了,本可安心养老,颐养天年,但他总闲不住,总还想为我们分担。终究天不遂人愿,因积劳成疾过早地离我们而去,我也再没有机会承欢膝下。
父亲的一生虽然经历了太多的苦,但他更多的是乐观向上,不断往前看,这与他曾经是军人有关;他默默支持我们的学业,在给我的来信中从不提家里的困难,总是对我的学习、生活嘘寒问暖;他一生正直,为人善良,言语不多,总以行动表达,一生干脆,连最后走的时候也是如此!
父亲已经离开我们四年多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一直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好他吃苦耐劳、乐观向上,永存感恩之心的优良品格,坚持把我们自己的事业做好,把我们的家经营好,把我们的下一代教育好,让老妈安度好晚年,这也许就是对父亲最好的报答。
我的父亲叫王大勇!(追思人:王斌)
4
一生平凡但并非平凡
时光流逝,一瞬间我的大妹夫沈法根,已经离开我们整整18个年头了。每当清明时节,我会情不自禁地怀念他。
说来也巧,好似上苍安排好的。我与他都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初入的伍,都是军人出身、中共党员,我在东海前线,他在渤海舰队;我是陆军,他是海军,年龄相仿,比我大一岁。
大妹夫在部队就与我大妹成婚,战友情加亲情,真的亲上加亲。退役后先安排在杭州锅炉厂工作,后为解决夫妻分居,经厂领导同意,对调至杭州第二棉纺厂工作,并担任车间党支部书记。大妹夫退役后,退役不褪色,不忘初心,始终保持军人、党员本色,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哪里有困难就出现在哪里,言行一致,做好表率。由于工作出色,多次被评为厂级先进生产(工作)者,受到厂领导和群众的好评。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当退休之际,由于积劳成疾,患病离开了人间。大妹夫一生平凡,但并非平凡,愿他在另一个世界没有病痛,一切安好!(追思人:余土根)
5
山光水色留倩影,鸟羽花荫现真容——我与徐肖冰先生交往点滴
回顾我与徐老的交往,最早是在年4月8日,那时由自己发起约请桐乡市文化界和冬泳队的一些朋友前往江苏吴江静思园采风(与该园主人陈金根先生也结下了不解之缘)。
年初春,我去信诚邀在北京的徐肖冰先生与夫人侯波,在方便的时候由我陪同前往静思园探访。同年3月14日,徐老用小楷毛笔回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给我,并对该园林的发展提出了前瞻性的规划与意见,同时信中亦说明了因年事已高不便远行。
从那之后,我与徐老夫妇电子邮件往返、短信问候不断。我也通过电话将家乡的发展情况与自己的一些微小进步告诉二老。两位老人欣喜之余,还捎来由二老亲笔签名、钟桂松先生著的记述二老大半生的《瞬间与永恒》一书。书中收录了二老用相机拍摄下的中国革命各个时期领袖们精彩瞬间的照片。年7月1日,我的文集出版,徐老还替我拟题词呢。
年9月19日晚,中央电视台第四频道播放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专题片,这是我最后一次在电视上见到他老人家的近况。当时看到徐老精神矍铄,兴奋的我第一时间发短信向他表示祝贺,不一会儿,徐老回短信向我表示感谢。老前辈这种平易质朴、谦逊博学的精神真让人感动。
年10月27日,敬爱的家乡贤达徐肖冰先生与世长辞。我特撰“山光水色留倩影,鸟羽花荫现真容”缅怀。徐老驾鹤西去,从此,天堂里多了位优秀的摄影大师。
徐老,家乡人民永远怀念您!(追思人程辉)
6
我泪目:再也见不到加州阳光下的你——苏华兰(SuellenZima)
年12月26日,你于凌晨悄悄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带走你79年的精彩人生,却留给我们无限的遗憾和深深的回忆。
认识你已有32个年头,与我认识妻子几乎同时,因为你是她亦师亦友的外籍教师,从此我们的生活中总少不了你热情的身影。
你是美国人,但你在国外待的时间比在本国还要久。
你在世界游走,尤其热爱中国,为自己取了个中国名字叫“苏华兰”,并用中国生肖“羊”刻了专用图章。
你在中国任教长达二三十年,杭州、南京、澳门、台中等地到处有你的学生。你不富有甚至可以说贫穷(没有积蓄),但你热情和慷慨,你爱学生,深入他们的家乡,无论繁华城市还是偏僻乡村,与学生互动、与家长友善。
我与妻子结婚时,你在美国没法出席婚礼,特地寄来红包和相机,作为贺礼。
我女儿出生了,你当上了她的外国外婆,你把美国的一座高山名“Denali”取作她的英文名,憧憬她的未来。
你是看着她长大的,你给她无比的爱和不断的激励。她英文溜,也离不开你的指教。女儿2次独自去美国看你,了解了你在加利福尼亚州养老的生活。受你影响,她也有一颗强大的世界心,现在她在北欧深造,我知道她曾经一直保持着与你的联系。当知道你离世的消息,她痛哭了一晚,并把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