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患病率为2.3%~6.5%。女性胆囊结石患病率高于男性,男女比为1∶(1.07~1.69)。我国胆囊结石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一项覆盖24个省市的针对体格检查人群的大型调查显示,20~29岁人群胆囊结石患病率为1.1%,30~39岁患病率为2.6%,40~49岁患病率为4.4%,50~59岁患病率为8.0%,60~69岁患病率为8.3%,70岁以上的患病率为11.2%。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胆囊结石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由于胆结石病症的复杂性,其成因目前国内外尚无定论,胆囊结石与多种因素有关,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改变和造成胆汁淤滞的因素都能导致结石形成。可以简单理解为胆汁淤积或者浓缩以后,容易形成沉淀,如此反复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不溶解的结石。
按胆囊结石的成分分类,主要分为以下种:
胆固醇结石(80%以上的胆囊结石为胆固醇结石)
胆色素结石
混合结石
特殊类型(以碳酸钙、磷酸钙、棕榈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少见结石)
几十年来,已知胆汁中胆固醇和钙盐的沉积是胆结石形成的先决条件,但目前还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钙和胆固醇晶体在胆结石聚集和生长过程中粘在一起。我国胆囊结石主要的发病危险因素包括油腻饮食、肥胖、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缺乏运动、不吃早餐和胆囊结石家族史等。低纤维、高能量饮食可增加胆汁胆固醇饱和度,利于结石形成;某些药物可导致胆囊结石形成,如头孢曲松、避孕药等;体重快速减少,比如不合理的减肥方法,也可能导致胆囊结石形成。
下图为胆囊结石形成的高危因素
(本文中所用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科学家们还没有完全明确胆结石是如何形成的,如何有效的预防胆结石的产生成为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