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最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以下内容在版本康康中西医笔记序言中有说明
中西医内科学
中西医内科学占了中西医结合执考1/4的分值比例,历年分值在分左右,中西医笔记近70页的内科内容,是最为重要的一门科目。
其中病例型试题比例逐年上升,越来越接近临床。西医学的相关知识比例也是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中医、西医要并重。复习的过程中充分的结合基础学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因为近几年出题更加接近临床,增加了A2、A3型试题(年起新加了A3题型,复习时,需要把西医重点病如肺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甲亢、脑血管病等认真梳理,应对A3题型),试题的题干也较长,大家审题时需要抓重点字眼,其实病的特点特色掌握,抓重点诊断非常快的。
年中西医大纲变化进行了大的变化,沿用了的大纲,根据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排序方式是以西医的系统疾病为纲,西医病名为目,具体而言:包括呼吸系统疾病9病、循环系统疾病14病、消化系统疾病8病、泌尿系统疾病5病、血液系统疾病8病、内分泌系统疾病8病、风湿性疾病2病、神经系统疾病11病、理化性质病4病、危重疾病2病,共71个病,和中医重点病但不能归属于西医病名中的中医肺系1、心系1、脾系4、肝系6、肾1、气血津液病7、肢体经络病2共21病(21病一共15~20分)。
其中西医病在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每个病第一处重点,包括其他分级、并发症)、检查、诊断、西医治疗、中医辨证论治(每个病第二处重点)中考。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疾病的内容,其中多数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是重点需要掌握的,不少常见疾病的治疗也是要重点掌握(特别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还有一些其他病的特点的分级、并发症、相关检查里面符合这个病特有的东西,会高频率出现。
按重点掌握主次的顺序,其中西医疾病中最重要的是临床表现、中医辨证论治,超过70%以上的分数;其次为中医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西医治疗上,较为重要,特别是近几年的西医治疗,考试的难度有一定的增加。剩下的西医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作为一般了解,个别疾病的病因病机及实验室检查也较为重要,特别是突出“最重要的检查”,“诊断标准”等字眼的情况。中医病种中,中医病因病机、鉴别诊断也会考一些,最重要的是中医辨证论治。
内科中的西内主要考查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其中呼吸系统(20-28分)、循环系统(30-36分)和消化系统(16-24分)的分值占西内分值的一半以上,是复习的绝对重点,复习的时候针对疾病的特点、诊断字眼、首选药等应该要有重点记忆。西内拿及格分,问题就不大,如果要拿高分,循环系统是重难点。
中医部分,西医病的中医部分重点主要考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选择治法和方剂。还有中医特有病(后22病)主要考辨证论治部分,平均一个病在1分左右。做中医辨证题有一个技巧是用舌脉验你的辨证对错,同样适用于外妇儿的中医部分,舌脉不可忽略。
西医病重点考的辨证论治选择治法和方剂,还有中医特有病的全方位掌握,掌握中医病需要掌握该病的概念、病因病机、病证鉴别、转归预后、预防调护,非重点病的预防调护没有要求,一般来说预防调护也不是考试的重点。做中医辨证题有一个技巧是用舌脉验你的辩证对错,同样适用于外妇儿,舌脉不可忽略。需要注意的是,近两年来内科和诊断考试难度提升明显,并且年起新加了A3题型,复习时,需要把西医重点病如肺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甲亢、脑血管病等认真梳理,应对A3题型。
总体来说,内科知识体系庞大,大家复习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时候,需要分清重点章节,分清每个单元的重点病,做到把重点、考点把握到80%以上,就不怕考试的难度波动,最低可以保证70%的正确率就达到了非常好的复习效果。当然,在时间的分配上,也要把内科摆在绝对的中心位置,同时要完成外妇儿科目60%知识点的完全吸收,就会在考试有一个合理的分数。复习过程强调考试考察疾病较为全面,要系统学习。要用中医思维和西医思维分别对待、学习两种医疗体系,即为:中医强调辨证论治,西医强调诊断+治疗。目前中西医没有真的结合,至少形合而神离,这也是中西医专业考友最大的感慨。
学习方法上:
首选对于中医部分,在辨证论治的复习上,主要是每个证型的名称的证素构成,证素的命名其实是有规律的,一般是病因+作用动词+病位。在分析证型的时候,要分析“虚还是实”、“寒还是热”、“痰还是淤”等等证素,然后证素在对应脏腑会产生什么病机病理变化,比如一个咳嗽的证型痰热郁肺,证素其实是“痰”、“热”作用在病位“肺”,其中“郁”是作用动词,郁写成蕴、犯、侵都不能算错,只是“郁”可以最准确地表达痰热对病位“肺”的作用。这个时候如何去分析,其实就是痰有什么特点,热有什么特点,肺有说明特点,“咳嗽气息急促”是痰阻热又加重痰阻,“或喉中有痰声”是痰为主,“痰多稠粘或为*痰,咳吐不爽,或痰有热腥味”是热对痰的负担加重对肺的影响,同理其他的症状如或咳吐血痰,胸胁胀满,或咳引胸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都可以顺理成章的解释,最后舌脉“舌苔薄*腻,舌质红,脉滑数”再做一次验证,做题的时候可以用舌脉去检查自己诊断的证型是否有问题。舌脉其实可以读到非常多的信息,是虚是实,是寒是热,是真是假,是瘀是痰,一目了然。当有相似的证型时,要相互鉴别好,对比学习可以巩固对这个证型的认识。
一个疾病的证型有多个,是代表病情的不同阶段或者是不同病因侵犯下的阶段表现,要掌握这么多证型,单纯的默写记忆当然可以,最好是能够从疾病本身推断出病情进展下可能出现的证型变化,不同可能病因对这个疾病的影响产生的证型,这个才能更好的对每个疾病的证型做完整的掌握。
对于西医部分的学习:造成西医内科部分难学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西医基础科目的基础,在复习的时候就是没有整体的观念,几个系统,每个系统几个病,这个应该是最早掌握的,而不是先去刷题背知识点,这样很容易混乱,很容易摸不到重点在哪里。所以要有面到线到点的观念。关于西医内科学的复习,按照系统来掌握疾病,其实所有的病加起来还是没有中医内科疾病多,具体在治疗上相对中医那么多证型都可以掌握,西医应该会更简单。西医相对而言,诊断要求更多一点,就是临床表现是重点(症状+体征+辅助)。只药方法得当,事半功倍。复习起来先要有信心,不能太分散,无非是概述、病因与发病机制(特别突出的病因)、临床表现(包括并发症,本模块是重点)、病情评估、相关检查(特征性的)、诊断(诊断公式)、治疗(基础+用药+并发症、重症处理)、预防中考,很多病只要掌握其中的两个特点,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关键词=老年人、咳痰喘、桶状胸+过清音+肺功能异常;消化性溃疡=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疼痛的典型病史+确诊依靠胃镜。抓重点,做扩展,重疾病变化背后的病因发病机制,就可以复习好。
大纲的变化主要是增加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扩张性心肌病(执业)、急性肾损伤、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执业)、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执业)、血脂异常、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疸;删除了肺结核、急性肾衰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脑血栓形成等病,其他细节做了一些变化。年对较多的中医辨证论治选方后的加减做了一些补充,对的复习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中西医外科学
中西医外科学年细则较年变化很小。年外科学改革后,变成了50分,儿科和妇产科学亦是如此。外妇儿三个科目考查重点仍然是辨证选方,以及西医学部分考点增加。这三个学科所用的方剂很多是我们方剂学中涉及不到的,所以一定自己进行相关方剂的总结,方便记忆。在诊断辨证时充分利用中医诊断学与西医诊断学的相关知识点,总结每个疾病的特征,鉴别诊断相似疾病和相似的证型。万变不离其中,不管放在什么位置考,只要我们把握住重点,都不是问题。
考试考友反馈外科学考试难度稍难,方证考得多且过于偏了点(如慢性前列腺炎分型),西医部分知识点考察较简单,总论部分考的较少,考点分散。
从年起,A3题型在内外妇儿的临床科目中,对于重点病的全面掌握有进一步要求。外妇儿每个科目之间又有自己的特色。外妇儿三个科目的中医部分考查的重点仍然是辩证和选方,西医部分是需要注意科目的特色外科的辩证中的选方很少,重点以概念为主。外科的特色是临床科目中最独立,偏西医最多的,以考概念为主。后面的疮疡、乳房疾病、皮肤及性传播疾病、肛门直肠疾病是突出中医特色的部分,其他的基本上是西医的东西,复习时需要分别对待。
外科的编排逻辑是总论,包括中医的和西医的,中医的为中医外科证治概要,西医的包括无菌术、麻醉、体液与营养代谢、输血、休克、围术期处理、重症救治、疼痛与治疗、内镜与腔镜技术等,西医这些章节其实也是外科常见诊疗技术的基础和总结。然后四是具体的疾病内容,其实可以看成是外科学的各论,对具体疾病的论述。包括外科感染、损伤、常见体表肿物、甲状腺疾病、胸部疾病、乳房疾病、胃十二指肠疾病、原发性肝癌、门静脉高压症、急腹症、腹外疝、肛肠疾病、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多在下肢)、皮肤及性传播疾病(中医类别),其中具体的重点章节包括外科感染、损失、急腹症、乳腺疾病等。章节顺序的编排逻辑其实是从整体(外科感染、损伤、常见体表肿物)→局部(局部又从颈部甲状腺到胸腹部再到脚的周围血管病,从上到下)→中医疾病(不能西医归纳的中医特色疾病)。
外科学重疾病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及辨证论治,如脑震荡表现为一过性昏迷、近事遗忘症、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脑挫裂伤表现为昏迷、局灶症状和体征、颅内压增高与脑疝;颅内血肿表现为昏迷-清醒-再昏迷是硬脑膜外血肿的典型症状。泌尿系损伤肾损伤表现为休克、血尿、疼痛、发热,主要体征为腰腹部肿块和触痛。膀胱损伤导尿试验出入量差异大,膀胱破裂可产生休克、腹痛、排尿困难和血尿等。尿道损伤(泌尿系损伤最多见的是男性尿道损伤)。大肠癌中结肠癌有排便习惯或粪便形状改变,腹痛,腹部肿块,右贫血、腹部肿块、腹痛,左便血、黏液便、肠梗阻。直肠癌排便习惯改变,是常见早期症状。肠梗阻(痛、呕、胀、闭)机械性肠梗阻最常见,绞窄性肠梗阻最危险。肠管气液平面是肠梗阻特有的X线检查表现。急性胆道感染临床表现:急性胆囊炎Murphy征阳性,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Charcot三联征(腹痛、寒战高热、*疸)+休克、中枢神经抑制。如结石:上尿路结石(包括肾脏结石和输尿管结石)是疼痛+血尿+梗阻;下尿路结石的膀胱结石:排尿突然中断+疼痛+可放射至阴茎头部和远端尿道+改变体位后可缓解症状;下尿路结石的尿道结石:突发性尿线变细、尿流中断,甚至急性潴留。
第二十五单元皮肤及性传播疾病是中医部分的疾病,大概4-6分左右,重点在辨病。如蛇串疮(带状疱疹)特点是成簇水疱,多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要求掌握辩证论治。癣注意各类癣的临床特点要求重点掌握,特别是白秃疮(白癣)和肥疮(*癣)的区别:白秃疮秃发能再生,不遗留疤痕,可用拔发疗法,肥疮有特殊的鼠尿臭形成永久性脱发。银屑病(白庀)的特点是红斑上银白色鳞屑,有薄膜及露水样出血点。白癜风脱色斑为后天性,呈乳白色,周边有色素沉着带,无自觉症状。
外科学其实考少量中医理论部分+中医有较好疗效病种的辨证论治+多数西医外科病的临床表现。重点是各个疾病的临床表现,对于中医的选方很少,中医的选方不用特意去背诵,辨证型的方法参考内科总结的辨证法就行。希望大家复习重点明确,时间规划合理。
关于中西医外科学这几年的考试情况及真题考试详细的考点:每年中西医外科学的考试情况,第四单元分别是考外妇儿,外妇儿的分值都是50分。A3型题也在这三门临床科目中出现,A3题型在外妇儿共15大题,一门5大题,1大题3小题,共45题。要注意各科目重点病的A3题出现。
中西医妇产科学
年中西医妇产科学考试真题分值为50分左右。中西医妇产科学执业一共要求24个单元,其中助理第十一单元妊娠合并疾病和第十二单元异常分娩不考,还有其他单元的部分内容不考,大概助理内容是执业的80%左右。其中第二单元女性生殖生理、第十单元妊娠病、第十五单元产后病、第十七单元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第十八单元月经病等是重点病,分值占比最多,其次正常分娩、子宫脱垂、不孕症等也是较为重要的单元,剩下的一些单元分值分布散在,也要注意复习。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包括妇科和产科两大类。妇产科学其实较传统中医妇科学多了产科的内容,这个内容在如胎儿窘迫与胎膜早破、分娩期并发症等章节中有体现,其他的和妇科学内容接近。也就是说,我们复习可以按照妇科和产科两部分学习,又可以按照中医和西医两部分来学习。其中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炎症、月疾病是重点和特色病,其他的章节均有可能考到。
妇产科学的科目编排逻辑是按照:总论,包括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妊娠生理、产前保健、正常分娩、正常产褥、妇产科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妇产科疾病的中医诊断与辨证要点、治法概要。其中后三单元是中医特色内容,而且对后面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至关重要。之后是各论的具体疾病部分,包括胎、产、经、杂等,最后还包括计划生育。
复习应对上,中医部分,其中中医辨证的考试特点是辨证型和选方剂为主,并且突出辨证易选方难。考病因病机,其实中医的病因病机很简单,证型在辨虚、实、寒、热、瘀、痰,特点都更突出,病位不离肝肾,所以辨证简单。需要掌握的选方较难,主要是以前没有接触过妇科专方,一些方剂在方剂学都没有涉及,下文提及的妇科重点选方辨证的病,会具体说明。考西医部分的内容较多且分散,但是考的知识点较为浅显,大家以掌握疾病的概念和临床表现为主。
妇产科学掌握的重点主要是疾病的定义和妇产科类的临床特点,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西医手段和辨证论治中的症候治法和代表方。很多同学在复习的时候很容易把临床科目拖到最后,结果看妇科就慌了,病症选方也接近放弃,做题的时候成了看哪个方子陌生做哪个,在这里说明以下,妇科的方子确实难记,但是记熟了,这是进入高分的重要手段,一般除了选方题的妇科其他题型较为简单,中医诊断基础较好的对于内外妇儿的中医帮助很大,而西医部分又偏基础,掌握起来也较为容易一些。中医辨证选方的难点一是接触的方很多是新方,有别于中医内科和儿科的方,方剂学很多都涉及过。妇产科的方式是完全没有概念认识的。二是大量的异病同证,如气滞血瘀在闭经、痛经、多囊卵巢综合征、经前期综合征、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都出现过,大量的异病同治,如上面提到的气滞血瘀6个疾病的选方4次膈下逐瘀汤,2次血府逐瘀汤,再如外阴单纯性苔藓、外阴炎、阴道炎、子宫颈炎、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脱垂的湿热下注都是都是龙胆泻肝汤,这些是学习的难点,易混淆的点。当然建议起归纳的框架后,就会发现其实简单很多了。
西医部分,其实就是搞清楚概念和检查,妇产科重概念和疾病多数有多种辅助检查,治疗上注意重点特色病的西医治疗方法。
很多考友觉得整个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章节多,内容分散,中西医分裂,学起来很难,把握不住重点,背不住中医方子。其实本文列举的基本包括所有的考点,出题都在里面挖。
大家在复习妇产科学的时候,要先拿主,后拿次,中医选方的背诵更加,要记临床多发病重点病,中医治疗又有特色的疾病(如不孕),选方会考的多,其他的选方基本不涉及,西医这块,主要是掌握各类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特殊的检查治疗等。
举个具体化的例子,假如4天复习好妇产科,怎么办,好多人一翻书,这么多东西,从哪里开始,就玩手机去了,这样行吗?比如说我4天复习完妇产科,我应该如何复习,没有概念,然后复习的时候看会视频,感觉视频看不下去,又拿笔记出来背,背了半页,又觉得太浪费时间,又拿出题目出来做,做了一会又觉得不太会,又转其他的科目去了。这样等于白白浪费了一个晚上时间,做无用功。
怎么规划?要心中有数,复习要提纲挈领,5天复习完妇产科,我第一天把妇科的1-9单元,就是总论部分先过完,抓住妇产科特点,解剖、生理、中医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方法,总论是谈方法,讲概括,是一个塑造妇产科学入门知识整体把握的过程,用笔记对着视频画,也等于熟悉概念的过程。第2-3天再规划把10-24中具体疾病的概念、临床表现、西医诊治疗弄清楚,不要管中医辨证论治。特别注意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关键字眼。第4天以妇产科学的病证法方文档为主,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