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归正传,接演前文。小编本期带你继续揭开胆囊腺肌症的神秘面纱:这胆囊腺肌症到底如何来诊断?胆囊腺肌症是否会发生癌变?临床上胆囊腺肌症是如何治疗的?
胆囊腺肌症
中文名:胆囊腺肌症、胆囊腺肌增生症
英文名:Adenomyomatosisofgallbladder,GBA
·胆囊腺肌症的检查手段有哪些?
胆囊腺肌症的临床症状与胆囊结石、胆囊炎极其相似,且缺乏临床特异性,故其影像学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临床实践中,早期阶段胆囊腺肌症往往被忽略。随着超声技术的进步及CT、MRI广泛普及,GBA的漏诊、误诊率有了明显降低。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对大部分患者做出正确诊断。无论选择何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本病的关键是要对它有较全面的认识,熟悉本病的病理,才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01超声检查
(1)低频与高频超声:罗-阿氏窦(Rokitanskv-Aschoffsinus,RAS)是GBA的特征性诊断依据。因此,超声能否准确地显示RAS对诊断结果至关重要。
Ripple-Kiki
①低频超声的穿透能力强,探查位置深,且覆盖范围广,能够更全面地探查病变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毗邻关系,尤其是肝脏。但低频超声分辨率较低,易受伪像的干扰,病变内部的具体结构得不到充分显示,容易造成漏诊、误诊。
②高频超声分辨率较高,不易受伪像的干扰,特别是对体型较瘦的患者,胆囊底部靠近腹壁的部分可以得到充分显示,提升了对病灶内部结构的显示,并且可对其形态、结构进行分析。
有研究表明高频超声有助于鉴别GBA和早期厚壁型胆囊癌。在实际操作中,将低频高频超声联合应用,取长补短,可提高超声对GBA的诊断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Ripple-Kiki??????????
(2)超声造影:常规超声检查是诊断GBA的重要手段,但有些患者因为肥胖等因素不能显示较小的RAS而无法确诊。超声造影可以清晰地显示组织微循环灌注情况,故可实时的显示胆囊壁内的血流信号。目前,它已成为快捷、准确、可靠的影像检查方法。
02CT检查
胆囊腺肌症有以下CT表现:胆囊壁呈弥漫性、节段性或局限性增厚,胆囊壁内见多发小憩室,可与胆囊腔相通。
Ripple-Kiki
弥漫型:胆囊壁增厚欠均匀,囊腔内面轮廓不整,壁内见多个RAS,部分与囊腔相通。
局限型:胆囊底部呈帽状增厚,多向外凸出,囊腔内面较光整。
节段型:胆囊壁节段性增厚,胆囊缩窄变形,远端囊腔内可伴有小结石。
Ripple-Kiki
CT增强扫描特点:动脉期病变区域的黏膜层及黏膜下层明显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强化逐渐向肌层、浆膜层延展,各型增厚的壁内可见小囊状低密度无强化区即为RAS;多期增强扫描+薄层重建结合MPR图像可更直观地显示RAS的特征,提高其诊断率;在实际操作中,CT检查前的胆囊充盈状态、患者的呼吸配合等对RAS的显示及GBA的正确诊断有着密切的联系。
Ripple-Kiki03MRI检查
MRI较超声、CT具有更高的组织密度分辨率、多参数、多方位成像等优势,在GBA的诊断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T2WI、STIR序列中,尤其是STIR序列,RAS表现为胆囊壁增厚及壁内点状或小囊状为高信号,此为典型的MRI表现。
Ripple-Kiki
当RAS因胆汁成分的不同在T2WI中显示为等信号时,STIR序列显得尤为重要,因周围结构信号被抑制,可显示为高信号。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时增厚的胆囊壁内出现多个小圆形高信号被称为珍珠项链征,此为GBA在MRCP的特征性表现。MRCP的缺点是无法显示增厚的胆囊壁,不能与胆囊周边的肝囊肿相鉴别。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结合T2WI、STIR及MRCP的结果来诊断GBA。
·胆囊腺肌症是否会发生癌变?
既往研究多认为胆囊腺肌增生症为胆囊良性疾患,无恶变潜质。但近年来国内外均有较多关于胆囊腺肌症癌变的报道。
Ootani等回顾了例经手术确诊的胆囊腺肌增生症,其中例节段型GBA有12例(6.4%)恶变,且都发生于环形狭窄末端的基底部黏膜区域,而在91例基底型和弥漫型GBA中却无胆囊癌发生,故认为节段型GBA与胆囊癌发生有明确相关性。
然而,我们认为关于胆囊腺肌症是否属于癌前病变值得进一步研究,因为:(1)同为胆囊腺肌症,仅仅因为部位不同,把节段型视为癌前病变,而范围更广的弥漫型与胆囊癌无关,难以解释,除非节段型与其它类型为根本不同的疾病。(2)如果仅靠发生在腺肌症的少数个案报道而将其视为癌前病变,我们也在正常粘膜基础上发现原位癌,能否将正常粘膜也视为癌前病变呢?
Ripple-Kiki
随着国内病理学家对本病的逐渐重视,发病率逐渐提高,国内文献至今未见胆囊腺肌症伴胆囊癌的报道。有文章指出,胆囊腺肌症DNA含量与正常粘膜相似,与胆囊癌不同,认为腺肌症无畸变的基因组及异质性,即不具有潜在恶性,同时有研究指出,胆囊腺肌症与慢性胆囊炎一样,几乎无P53、BCL-2、EGFR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癌基因的共同表达,且单基因或多基因表达率与胆囊癌的表达率均有显著差异。因此,我们认为胆囊腺肌症为癌前病变的证据依然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
从我们中心近年研究来看,我们认为胆囊腺肌症早期(代偿期)癌变风险非常小,在此阶段增生粘膜腺体无结石刺激,因而炎症程度较轻,而炎-癌途径是胆囊癌发生主要途径;此外,平滑肌无癌变风险,只有肉瘤风险。但进入失代偿期后,胆囊腺肌症癌变风险则会增大,主要原因为伴随结石产生,增生粘膜腺体刺激增大、炎症加重,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导致胆囊癌的发生,这与胆囊结石患者胆囊癌发生机制类似。
·终极治疗策略:胆囊腺肌症应该给予个体化治疗策略,而不是一刀切
我们发现胆囊腺肌症有不同分型和分期,如果对其采用“一刀切”的治疗策略,显然是不科学的。
因此我们建议,在临床实践中,一旦考虑胆囊腺肌症诊断,首先我们应该完善超声、胆囊功能测定等检查,充分、仔细评估其分型分期,然后根据分型分期对不同患者采用个性化的治疗策略:
对于早期(代偿期)局限型胆囊腺肌症患者,积极的处理措施为微创手术切除胆囊腺肌部分,保留正常部分胆囊;对于早期(代偿期)节段型胆囊腺肌症患者,如狭窄发生于底体部,积极的处理措施为微创手术切除狭窄远端部胆囊腔,保留剩下正常部分胆囊。
Ripple-Kiki
同时为预防术后腺肌再生或复发,给予患者一些干预措施减少胆汁粘稠度,从而降低胆囊排空阻力。被动的处理措施为每半年左右的超声复查,如腺肌持续进展或者进入失代偿期后考虑行胆囊切除术。
Ripple-Kiki
对于弥漫型腺肌症、失代偿期腺肌症,特别是同时合并有症状或胆囊结石、胆囊炎的中老年患者,应积极行手术治疗。单纯胆囊切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标本应常规送病理检查排除癌变。暂不手术的患者应充分告知癌变等相关并发症风险,并予以密切随访,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治疗,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胆囊腺肌症是什么病?严重吗?医院胆石中心徐安安《今日头条》-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