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主要见于成人,女性多于男性,40岁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结石为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和黑色胆色素结石。---百度百科(已经过科普中国审核)
编辑:蔡华李进
胆囊结石历史悠久,最早记录可以追溯到距今年前古埃及木乃伊身上所发现的结石,中国古代医书也有患者罹患胆囊结石的记载。从历史资料可以看出,胆囊内几颗“小小的石头”已折磨人类数千年之久。
当前,胆囊结石已成为胆道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达10%甚至更高,是我国乃至全球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17世纪以前,受限于时代和技术的发展,胆囊结石以内科治疗为主;17世纪以来,随着外科学的不断发展,胆囊结石治疗出现了许多新进展,手术治疗越来越广泛,“胆囊切除”成为了重要的治疗手段。
由于内外科医师的诊治策略、治疗理念和技术发展水平等差异影响,在“是否需要手术”、“是否切除胆囊”等问题上仍存争议。
“切胆还是保胆”也是医学史上历来争议已久的话题,至今没有定论,各方专家说法不一,主张也不同。就此,我们只能综合各家之言,给出一个比较科学的说法。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01
“切胆”治疗的发展历史详情
年,胆囊结石外科治疗史发生一个标志性事件,Langenbuchi完成世界首例开腹胆囊切除术(简称OC),从而开启了胆囊结石手术治疗的“大创时代”。
年,德国Miihe做了世界第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简称LC),年,法国Mouret报道了世界首例LC。这是继OC后外科手术发展史上又一里程碑事件,开创了“腹腔镜微创外科手术”新时代。
随着LC技术的日趋成熟、日臻完善以及其显著的疗效,现在已成为世界公认胆囊良性疾病治疗“金标准”。据统计,在大的医疗中心,95%-98%胆囊良性疾病可用LC治愈。
虽然LC手术有其显著的优势,但人们对完整和美好的追求永无止境。终于在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Kalloo等介绍了经胃进入腹腔完成手术的动物实验资料,提出了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简称NOTES)的概念。
更可喜的是年,另一个几乎达到“无瘢痕”效果的手术方式应运而生,经脐入路腹腔镜手术或腹腔镜—内镜单一部位手术(LESS)。这一手术方式的出现,不仅把胆囊切除推向了极致微创,也开启了胆囊手术治疗的近无创时代(隐瘢痕腹腔镜手术时代)。
02
“保胆”治疗的发展历史简介
保胆治疗可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种。
非(微)侵入性“保胆”治疗经历了:口服溶石-灌注溶石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简称ESWL)-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微侵入式的经皮胆囊造口取石术(PCCL)和经皮经肝胆囊造口取石术(PCHCL)的发展历程。
而侵入性保胆取石手术则经历了:小切口或开腹胆囊造口取石术-常规腹腔镜保胆取石术-隐瘢痕腹腔镜保胆取石术三个发展阶段。
03
“切胆”和“保胆”各有什么优缺点?
LC术是目前胆囊结石手术的主流和金标准,其优点是在保证手术效果相同、手术安全的前提下,相比开腹手术,其创口更小、术后瘢痕极大缩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患者恢复情况好、住院时间短等。此外,相比保胆治疗,胆囊结石的复发率为零也是其优势。
但也有专家认为,这种手术方式会带来一定的并发症,而且并发症对于某些患者的不良影响较严重。其可能的危害如下:
据统计,有0.07%~0.87%的患者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肠管损伤,有0.2%~0.8%的患者胆囊切除术后会出现胆管损伤。
人体失去了胆囊以后,虽然不会再有胆囊结石的情况,但是消化系统也会因此受到不良影响。进食高蛋白、高脂肪类食物会无法有效消化,腹胀腹泻发生率会大幅度提升。
胆囊切除以后,胆管结石的发生率也会相应提升,十二指肠炎症、食管炎、胃炎发生几率也会上升。
肝脏分泌的初级胆酸会对患者的肠道持续造成不良影响,在大肠杆菌的反应下生成次级胆酸,进而造成肠粘膜增生异常,甚至提升结肠癌的发病几率。
中国ERCP始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操作技术的不断改进、内镜及其附属器械的迅速发展,ERCP逐步成为胆胰疾病的重要诊治手段,开创了中国胆胰疾病介入诊治的新局面。
ERCP取石术在胆囊结石的保胆取石治疗上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以往保胆治疗的优点是保留了胆囊和胆囊的一些功能,缺点是可能取石不尽和有一定复发率。ERCP术既保留了其优点,也减少了其不足,其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较外科手术少,越来越成为广大胆囊结石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ERCP取石术虽然是微创治疗,但也有其缺点,如取石不尽和多次取石,术中还可能损伤胆囊和胰腺等部位产生一些并发症,如出血、胰腺炎、胆囊炎、严重的如胆囊穿孔等。
但我个人认为,保胆治疗仍是今后治疗胆囊结石的主流方向,随着内镜技术和相关手术设备以及研究的发展和进步,我相信保胆治疗的缺点能够的到极大的改善。
我觉得,胆囊作为人体的一个消化器官,还是有其重要的作用的,切有风险,不切也有风险,切与不切都是技术问题,还是应保胆为主,以提高技术为上,这也是广大患者的期望。
04
胆囊到底切还是不切?
目前,由于技术等因素的限制,胆囊切还是不切,其实,这个问题,不可一概而论,而要视患者自身的情况、需求及其疾病的特点来下决定,也就是要达到一种个体化的治疗。下面分三种情况来分析讨论。
支持期待治疗保胆的情况:
期待治疗即观察和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有长达15年的随访发现,胆囊结石患者中,只有20%发生症状,80%可以终身无症状,但此调查也存在一定局限。
而国外学者根据胆囊结石形成发展的发病学特点也提出一种观点,即胆石病非手术治疗应在早期成石阶段,即所谓的young-stone期实施。国内的临床工作者针对这类早期病变,以及保胆复发后的一些病变采取积极的综合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也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而且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健康体检的普及,临床上无症状的胆囊小结石,尤其是一些胆囊胆固醇沉积、胆固醇性息肉的检出率逐年明显增多。
基于此,有关专家认为对于确实无明显症状、结石进展缓慢、并发症发生风险小的一类患者,期待治疗为首选方案。对早期胆囊结石患者采取积极的期待治疗可以避免手术创伤的危害而使患者痊愈,从而避免盲目手术治疗。
支持保胆取石术的情况:
对于胆囊尚存有良好功能、取石后结石复发可控、能承受再次手术风险的一类患者,保胆取石是一种可选治疗方案。
对于无症状者,“共识”在“基本原则”中特别指出:“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不应不加选择地随意切除胆囊,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者,应先排除其他疾病”。
当前,保胆治疗的最大问题在于控制术后结石复发,因此与胆石成因相关研究的成果与发现将极大影响并推动保胆取石发展。此外,技术进展也将影响保胆手术的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开展、手术例数逐渐增多、手术经验的逐渐积累及随访时间的延长,今后对其适应证、禁忌证的把握也会更加准确,从而找到最佳获益人群。
支持胆囊切除的情况:
对于存在无功能或功能差、症状反复发作、大量结石、具有癌变倾向等情况的胆囊,或者期待治疗风险大的患者,切除胆囊是首选治疗方案。
胆囊切除解除症状的同时也彻底消除了胆囊结石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如胆囊穿孔、腹膜炎、*疸、胆源性胰腺炎、癌变等,不存在结石复发问题。
但实际选择此法之前,还是要进行一系列有效的评估,如对目前症状、结石情况、胆囊功能、术后风险的评估,做到谨慎、客观的选择。
参考文献[1]胡海,徐安安.“以史为鉴”——倡导当前胆囊结石个体化治疗策略[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13(01):14-19.
[2]卢绮萍.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行保留及切除胆囊的争议与共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35(01):49-53.
[3]刘盛中.胆结石手术,保胆还是切胆[J].现代养生,,20(15):27.
[4]子琳.胆结石手术,保胆还是切胆?[J].中国老年,(01):42-43.
[5]汤月欣.哪些胆囊结石不用切胆囊[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08):42-43.
编辑:蔡华李进
封面及文中图片来源网络,侵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