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正按
杭州的中山路,曾经是南宋皇城的中轴线,当年的御街,热闹繁华。
中山路也是杭州老城区改造过程中落笔最晚的一条街,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这条街最具老杭州的市井气息,当年街边随处可见的倚靠着门板乘凉的老人和小孩,以及昏*的街灯和斑驳剥落的土墙,如今都统统装进属于这座城市最温情的老相册里了。
中山路与中医药也颇有渊源,就在这条街上,孕育了一批牌子响当当的老字号:张同泰、朱养心、保大参号、种德堂等。
王长根肝胆结石肾结石专科,是改革开放后杭城首批民营诊所之一,几十年来从没离开过这条路,从原来的石贯子巷到现在的官巷口。用他的医术接班人、女儿王琼的话来说:“父亲的一生一直在这条路上兜兜转转,中山路就是父亲的人生之路”。
一个诊所见证了一条路的变迁,一条路同样也见证了一家诊所的历程,彼此渗透依存,当时间在门牌上面形成了一层温润的包浆,人们发现这家名为“杭州王长根肝胆结石诊所”的医馆,如今已是浙江老字号了。
治疗肝胆肾结石,我们用时间说话
//
-1-
八十年代末,我成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下海的个体医生。
年市卫生局批准了我在位于中山路靠着平海路附近的石贯子巷开设了肝胆结石专科,这条巷如今许多人都不再知晓,那块地方早就盖起了高楼,是现在的平海公寓一带。我在石贯子巷开出诊所后,当年有许多从全国各地赶来的肝胆肾结石患者,在这条巷子里排队看病。
那年先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做了我的专题报道,一下子全国各地包括海外的许多病人都前来求医。因为病人越来越多,我经常忙到大半夜。很多病人都是一下火车从车站直接赶过来的,遇上急诊有时候凌晨也都接待。人一多啊问题就来了,老房子隔音效果差,大半夜的“扰民”自然避免不了,并惊动了当时的市*府,市长都为此事做了批示。最后在领导的关心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决定让我诊所搬到中山路靠着医院的一块所属房。这一搬就跨越了一个世纪,呵呵,一直开到了现在。
同年新华社多名记者来杭州点名说要采访三个地方。一是都锦生,这家百年老厂当时正焕发青春;二是钱江二桥,时隔半个世纪钱塘江上造第二座桥,国内外都很关心;第三就是来到我的“王长根肝胆肾结石专科”。我一个小小的诊所,居然惊动了新华社记者,你说奇怪不奇怪?
-2-
媒体为啥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