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ERCP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指由于胆道的阻塞,特别是胆管结石引起的胰腺组织的自身消化而导致的化学性炎症,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以上腹痛、*疸、血淀粉酶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出现胰腺坏死、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我国年ERCP指南及年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明确指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首选ERCP治疗,其相对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可反复治疗等优点,现已成为治疗胆胰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同时指南也指出,早期开展ERCP效果好,并发症低,并建议: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如果结石嵌顿合并胆管炎,建议在发病24小时内行ERCP;如果结石嵌顿未合并胆管炎,则要求在72小时内行ERCP。为此,我院参照上述指南,结合近来急性胰腺炎诊治进展,多次召集消化内科、肝胆外科、放射科、超声介入科、急诊科、中医科、心血管科、肾内科等进行讨论,形成了急性胰腺炎院内诊治共识;消化内科已与急诊科、肝胆外科、放射科等一起,从病人进急诊科就诊开始就展开MDT合作,建立了急诊ERCP绿色通道。近期,我科一位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受益于上述模式,较早的开展了ERCP治疗,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64岁的李大叔,在9个月前因胆囊结石、胆囊炎在我院住院,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后好转出院。10余天前,出现了右上腹、左腰部持续隐痛,自行服用“护胃”药物后症状未得到缓解,1天前腹痛加剧烈,伴有恶心、呕吐,于1月24日晚上就诊于我院急诊,考虑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收入我院进一步治疗。入院检查:腹部CT检查:考虑胰腺炎;胆囊未见显示;胆总管末端结石。血常规:WBC18.96x10^9/L,N%91.44%。肝功:总胆红素TB(化学氧化法)80.5μmol/L↑,直接胆红素DB(化学氧化法)54.7μmol/L↑,谷丙转氨酶ALT(速率法)U/L↑,谷草转氨酶AST(速率法)U/L↑,γ-谷氨酰转移酶GGT(速率法)U/L↑,碱性磷酸酶ALP(速率法)U/L↑,乳酸脱氢酶LDH(速率法L-P)U/L↑,淀粉酶AMY(酶法)U/L↑。C反应蛋白81.01mg/L。
荆州一医消化内科ERCP亚专业组组长吴宏安主任根据检查情况分析病情:患者诊断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现感染较重,合并肝功能损害,如果不及时手术或治疗方法不当,极有可能发展为急性重症胰腺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进而导致严重感染,造成患者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吴宏安主任及副组长张*主任立即组织科内讨论,分析病情,商讨治疗方案,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决定对患者施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1月25日,张*主任联合放射科为患者急诊行ERCP取石,在张*主任精湛的操作下,手术顺利,于胆总管内取出一枚大小约0.4cm结石。李大叔从入院到行急诊ERCP仅用12小时,手术仅用时30分钟,且手术当晚患者自觉腹痛症状明显缓解,复查肝功能胆红素降至正常范围,淀粉酶也大幅下降,李大叔由此转危为安。荆州一医消化科与急诊科、放射科共同建立全新的急诊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绿色通道,以“早干预、全覆盖、快收治”为目标,为李大叔这样的患者带来了更加安全、快速、便捷的高质量治疗。专家简介
张*
副主任医师,硕士,荆州市消化内镜学会常委。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院,从事消化专科诊疗10余年,医院、医院进修学习。擅长消化内镜的诊断及治疗,尤其是胆道及胰腺疾病的ERCP诊断及治疗(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取石术、经内镜胆管引流术,经内镜下胆道扩张术,经内镜胰管取石术及引流术等)。
坐诊时间:周五、周六上午
团队介绍
荆州一医消化内科于上世纪90年代开展胆胰疾病的ERCP诊治工作,经过二十载的发展,目前年完成病例数例左右,总计约余例,其中包括疑难ERCP、危重高龄患者等数百例,成功率95%以上,是荆州地区开展ERCP病例数最多、经验最丰富的内镜中心之一。我科ERCP团队成员目前包括谭小平副院长、吴宏安主任、张*副主任、张庆副教授。成员操作经验丰富,梯队结构合理,团队合作紧密,紧跟技术前沿,与业界同仁共同努力探索,积极创新,更好的造福于患者。
、●改善炎症性肠病住院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预防:一个质量改善尝试(SCI译文)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术宣教
●“痔”在必除,“镜”界高远--内镜下内痔治疗术
●让安倍二度辞职的“溃结”究竟是个什么病???
●“风雨同舟,安危与共”!医院消化内科-抗疫实录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