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训
肝胆相照尊重互信求精创新崇德允能
每年的2月4日是国际抗癌联盟和世界卫生组织于年设立的世界癌症日,旨在提高世界对这一人类健康杀手的认识、推广癌症相关教育并拯救数百万人口的生命。
癌症是人体细胞在外界因素长期作用下,基因损伤和改变长期积累的结果,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复杂渐进的过程,从正常细胞发展到癌细胞通常需要十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这给了我们很多的时间,来预防肿瘤的发生,来早期发现肿瘤,将肿瘤扼杀在摇篮里。大部分的恶性肿瘤,如果能做到早诊早治,可以获得治愈机会。在第26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启动的第一天,上海市抗癌协会联合医院发布了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
肝胆外科诊治的主要疾病包括各种发生在肝脏、胆道、胰腺的肿瘤,特别是原发性肝癌、胆囊癌、胰腺癌都被称为“癌中之王”,让人望而生畏。但通过医患共同携手,全程管理,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均在不断改善。由于癌症在早期往往没有特异性症状,就诊时多数已经因为病期较晚失去根治性治疗的机会。因此,必须要强调恶性肿瘤的早诊早治。以下分享的“肝癌、胰腺癌、胆囊癌的筛查和预防推荐”摘自上海市抗癌协会联合医院发布的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供大家参考。肝癌高危对象
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以下任一人群:
慢性乙型肝炎病*(HBV)感染或慢性丙型肝炎病*(HCV)感染者;
有肝癌家族史者;
血吸虫、酒精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
药物性肝损患者;
遗传性代谢病患者,包括:血色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糖原贮积病、迟发性皮肤卟啉症、酪氨酸血症等;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
筛查建议
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肝癌高危人群应进行筛查:
联合应用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B超检查,每6个月筛查1次。
预防建议接种乙肝疫苗;
慢性肝炎患者应尽早接受抗病*治疗以控制肝炎病*的复制;
戒酒或减少饮酒;
清淡饮食,减少油腻食物摄入;
避免发霉食物的摄入。
胰腺癌高危对象40岁以上,特别是50岁以上,伴有下述任意1项因素者(第6项因素会增加胰腺癌风险,但一般不做筛查):
有胰腺癌家族史、糖尿病史;
有长期吸烟、饮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史;
无明显诱因的中上腹饱胀不适、腹痛,出现食欲不振、乏力、腹泻、消瘦或腰背部酸痛等症状;
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尤其合并胰管结石的慢性胰腺炎;主胰管型黏液乳头状瘤、黏液性囊性腺瘤,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有血清CA19-9升高;
无家族遗传史的新近突发糖尿病;
有幽门螺杆菌(HP)阳性、口腔牙周炎史者、P-J综合征等。
筛查建议上述对象以CA19-9、CA、CEA等肿瘤标志物的血液检查结果结合腹部CT、MRI进行筛查,B超也能提供相应的帮助;
上述人群尤其是有家族史者和已有胰腺病变者每年1次CT或MR检查。
预防建议戒烟、控酒;
提倡清淡、易消化、低脂肪饮食;
多食禽类、鱼虾类食物,提倡食用“十”字花科蔬菜,如青菜、白菜、萝卜、西兰花等;
提倡户外有氧活动;
为防止良性病变恶化,有胰管结石、导管内黏液乳头状瘤和囊性腺瘤或其他胰腺良性病变患者应及时就医。
胆囊癌高危对象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结石越大风险越高);
长有胆囊息肉(直径超过1cm,特别是单发、宽蒂息肉)者;
瓷化胆囊或胆囊萎缩者;
胆胰管汇合异常或先天性胆管囊肿患者;
胆囊腺肌症患者;
慢性伤寒感染人群;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人群;
炎症性肠病人群;
合并糖尿病人群。
筛查建议高危人群:建议每6个月行血清CEA、CA和肝胆B超检查;
一般人群:建议每年行血清CEA、CA和肝胆B超检查,尤其是女性。
预防建议超过1cm的胆囊息肉、超过1cm的胆囊腺肌病患者,建议限期行胆囊切除术;
有症状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萎缩、瓷化胆囊及小于1cm的胆囊腺肌症病患者,建议尽早行胆囊切除术。
按照筛查建议进行定期体检。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