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当昏君?还是做明主?
徐冰老师上午好!请教您一个有关胆方面的医学知识。我爸爸四十多岁,有胆囊结石,医生说只有把胆囊切除,才能彻底清除。请问医生切胆的理由是?切胆对病人的危害是?这是一位朋友的咨询,反映现今人们对胆囊的认识,对疾病的认识。首先,医生的治疗方法无可厚非,因为胆囊结石不去除,有可能造成更严重的胆囊管和胆总管结石。但问题解决了吗?没有。如何解决?谁来解决?怎么解决?现阶段没有答案。在所有的健康领域,只有人对你的疾病负责,没有人对你的健康负责,更没有人对你的生命负责。但医得眼前疮,剜去心头肉。胆囊只是代人受过,结石才是元凶,为消灭元凶连房子一起拆掉。房子拆掉了,可以重盖,但胆囊永远不能复原。更严重的是结石会再次产生,它不能生长在胆囊,就会生长在胆总管,后果是致命的。我曾经做过一例胆囊结石切除术后复发的手术。打开腹腔一看,胆囊还在,结石还在,不禁疑惑,仔细再看,原来结石把胆总管撑大,看似胆囊实是胆总管。但是胆总管不能切,只能把结石取出,肚子缝上,什么时候有结石,再打开,再缝上,再打开…胆囊结石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疾病,虽然都叫胆囊结石,但不同时期赋予的意义则完全不同。胆囊结石有三类:1.胆色素结石,这是50-70年代的“穷病”,多是由于胆道感染,胆道蛔虫造成;2.胆固醇结石,一听便知,这是“富病”,是由于胆汁中胆固醇过多,在胆囊储存时析出形成结石;3.由上述二者混合而成的结石。时光倒流50年,胆囊结石切除胆囊情有可原,因为胆囊是结石的策源地;但现今结石,君不见,*河之水天上来,胆囊结石肝中来,肝中结石血中来,血中结石食中来。是食物中动物性脂肪和蛋白质进食过多造成。胆囊何过之有?代人受过。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医生一刀斩落。痛哉,胆囊!惜哉,胆囊!“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你可不要做昏君,误杀自己的中正之官呀!何为昏君?每天只顾自己花天酒地,口腹之欲,全然不顾群臣百官(五脏六腑)和黎民百姓(四肢百骸)的死活。问题一来,先杀了百姓,后杀百官。结果,朝纲大乱,百姓起义,百官造反,杀了你这昏君老儿。疾病的历程难道不是这样吗?没有几人愿当昏君,但又有几人做到“黎明即起,万机待理,勤*爱民,事必躬亲。”日升三竿,你贪恋床底,月生三竿,你贪恋酒席。昏君当*,百姓涂炭呀!而且,先杀的往往是直言规谏的“中正”之官:胆囊。在现实生活中,第一个被杀的确是“中正”之官胆囊。
1.胆经当令是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熬夜首当其冲伤的就是胆。
2.夜晚不睡,凌晨不起。一晚排的*都积聚在胆囊,你不进食早餐,胆囊不收缩,胆汁不排除,胆汁中的有*物质就会损伤胆囊壁,胆固醇进而也会析出形成胆固醇结石。
3.食物中大量激素,农药,重金属和数不胜数的添加剂经肝代谢后都会储存在胆囊,都会伤害胆囊…。上医可以治国,因为修身和治国的道理完全相同。你就是你身体的一国之君,你是当昏君?还是做明主?
徐冰
胆囊结石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各种原因引起的胆汁成分变化都可能引发结石。目前已知胆结石形成相关的因素包括:
1.年龄
胆结石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2.性别
研究显示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2,即女性相比男性更容易患胆结石,可能与性激素差异相关;
3.肥胖
肥胖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人群发病率约为正常体重人群的3倍;
4.饮食
饮食习惯是影响胆结石形成的主要因素,进食低纤维、高热卡食物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比进食高纤维、低热卡食物的人群明显增高。
胆结石有哪些症状表现?1.右上腹(右侧肋缘下)疼痛,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常为阵发性绞痛并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2.一般按压右上腹(即胆囊的位置)可出现压痛,有时还能摸到肿大的胆囊;
3.化验检查会发现血象升高、肝功能可能轻微异常;
4.影像检查如B超或CT等,可以发现胆囊肿大、胆囊壁模糊或增厚,胆囊内有结石等,即可确诊急性胆囊炎。很多急性胆囊炎患者发作时伴便秘、腹胀等表现,有时通便治疗后腹痛也会好转,给确诊带来一定的干扰,此时主要依靠血像变化和B超等影像学改变确诊胆囊炎。
发现胆囊结石后该怎么办?1.饮食控制,定期复查!
对血脂高或脂肪性食物摄入过多的人,可以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少食油腻、多运动,有时结石可能逐渐缩小。但这部分患者需要定期做B超检查(每年一次即可,体检时会常规做),观察结石大小、胆囊大小和囊壁变化。
2.药物溶石
药物治疗胆结石,是针对那些经常感到右上腹不适的慢性胆囊炎患者而言。这些患者在没下定决心切除胆囊之前,可以通过口服消炎利胆类药物暂时控制症状;也可以口服熊去氧胆酸等药物,通过调整胆汁酸成分达到稳定结石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并不主张对胆囊结石采取“溶石”甚至碎石等治疗。因为变小的胆囊结石更容易下行进入胆总管里,而胆总管结石的风险要远高于胆囊结石,治疗也更复杂。因此不要误信那些所谓“溶石”或“排石”治疗的宣传。
3.保胆取石
在门诊上,病人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是否可以保胆取石?”保胆取石与开腹胆囊切除术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由于其有很高的复发率而在20世纪末被逐渐淘汰,目前在国外基本没有这种手术。
什么情况下需要切除胆囊?胆囊结石并不一定需要切除胆囊,但对于合并有胆囊炎(出现临床症状或影像学发现炎症表现)的胆石症应该接受胆囊切除。胆囊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原则上都应手术切除胆囊。随着微创手术的普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经取代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成为治疗胆囊炎的首选术式。
由于急性胆囊炎发作时胆囊周围肿大、粘连存在,解剖层次不清晰,增加了腹腔镜手术的难度和手术风险。因此,目前大多不主张在急性期行胆囊切除术,而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渡过急性炎症期,待炎症完全消退后(约在急性发作后2个月左右)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当然,在有经验的外科医生那里,急性期也可以有选择地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但相应的手术风险会明显提高。一些慢性胆囊炎或急性发作期过后的胆结石患者,由于临床表现不严重,就抱着侥幸心理不愿切除胆囊。殊不知这样做,相当于在自己身上埋下一枚“定时炸弹”,反复发作的胆囊炎本身就增加了胆囊癌的发生率,癌变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急剧增加。另一方面,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的死亡率和治疗难度均大大增加,本来很好治疗的良性疾病在老年人中可能是致命的。因此,对于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尤其是反复发作急性胆囊炎的)、影像学显示胆囊壁增厚的、伴胆囊萎缩的胆囊结石患者,选择适当时机接受胆囊切除术是明智的。
胆囊切除后要注意什么胆囊的功能是储存、浓缩和排出胆汁,帮助脂肪类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切除胆囊后上述功能肯定会受影响,主要表现在大量进食脂肪类食物后会腹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机体会使胆管扩张来部分代偿胆囊功能,一般2~3个月后就能够正常消化吸收食物。因此胆囊切除术后要注意低脂饮食,少食油腻、肥肉、蛋*等食物,不要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用餐规律。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