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饭不吃容易得胆结石?营养师:真的!
不吃早饭,胆结石瞄上年轻人
本报记者严鹰
在市民的朋友圈里,流传着种种关于早饭不吃容易得病的科普帖。其中,最令大家惶恐的是“早饭不吃容易得胆结石”的说法。
“我听说胆结石是老年病,难道真的早饭不吃就会得?”不少人曾互相求证,为此,本报记者带着这个疑问,医院营养中心主任何晓琴求证。
胆汁定时分泌,必须及时用掉
何晓琴解释说,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存储和排放胆汁,并在存储的时候对胆汁进行浓缩。
在正常情况下,胆汁的分泌是定时的。人处于禁食状态下,胆汁的分泌并不会停止,分泌产生的胆汁会储存到胆囊里,然后进行浓缩,等待接到摄入食物的信号后,胆囊会排放胆汁,帮助肠胃消化。
一天当中,头一天的晚餐与第二天的早餐间隔时间最长,在不进食的时间段里,胆汁一直在胆囊中浓缩。如果第二天早餐能按时吃,胆汁得以及时消耗,代谢系统就能进入下一个循环,继续分泌胆汁。
但是,如果不吃早餐,储存了一整晚的胆汁没有及时排除,一直在胆囊里,就会变得浓稠。此时,如果胆汁的成分有异常,比如存在胆固醇或钙质过饱和等问题,就很容易凝结成结晶体。而结晶体黏附在胆囊壁上,日积月累之后,就会形成数量众多或是体积庞大的结石。
胆结石侵入年轻人群体
自从生活节奏加快后,人们熬夜的时间越来越长,但留给早餐的时间却越来越短。以前必需吃的早餐,变成了想吃就吃的选项。
何晓琴告诉记者,本来多发于中老年人的胆结石,现在在年轻人中的发病率却越来越高,其主要原因是不吃早餐引起的。
“三餐里,忽略了早饭这最关键的一顿。身体无法正常运转,毛病就会出现,胆结石现在已经出现在年轻人群体中了。”
何晓琴表示,胆结石的年轻化趋势已经比较明显,除了代谢系统等问题外,胆结石的罪魁祸首就是不规律的饮食,其中又以不吃早餐最为严重。
“即使时间紧张,哪怕喝一杯牛奶,吃几片饼干也好。”何晓琴说,要吃点垫肚子的食物能促使胆囊收缩,“使胆汁排出一些,不容易形成结石。”
何晓琴提醒,如果发现上腹部有闷胀、疼痛等不适感觉,或是进餐后一直感觉消化不良,医院做检查,做肝胆B超检查就可以确诊。
台州人的早餐吃什么、怎么吃
传统小吃最受欢迎急匆匆吃一点成常态
本报记者彭洁
“早餐要吃得像皇帝。”这句流传坊间已久的俗语,生动地说明了早餐的重要性:不仅得吃,还得吃得好。
但现实的情景,却大多是这样的:忙碌的上班族、上学族被闹钟吵醒后,顶着惺忪睡眼,不吃早饭就冲出家门;或者,挤在赶着上班、上学的人群中,一边啃咬着在路边小店买的包子、油条、面包,一边看着表,一路狂奔。
这段时间,记者在三区范围内做了个关于“早餐吃什么和怎么吃”的小调查。
传统早餐最受欢迎
11月10日上午刚过8点半,在路桥下里桥西路上的长生早餐店里,老板娘邓如芳终于抽得一丝空闲。从凌晨3点开始准备材料,到现在,她已经忙了5个多小时。
在邓如芳的早餐店里,早餐的种类很多,有肉包、菜包、红糖馒头、煎饺、鸡蛋麻糍、炊饭、炒饭、炒面、白米粥、南瓜粥、绿豆面碎、豆浆。“肉包和豆浆卖得最好,基本上每天8点半以后就都卖完了,还有人来买。”邓如芳说,其次是炒面、煎饺和绿豆面碎,一早上卖下来,也剩得不多。
另一条街上,以卖嵌糕和豆腐汤为主的早餐店,生意也不错。店主王大姐介绍,早上6点半到7点半最忙,人多时,平均一分钟要包四五筒。
“早餐我喜欢买包子或者油条,再加一杯豆浆。每天都这样,最主要是方便省事,拿了就走。”椒江岩屿路街头,上班族蒋怡对记者说。
“我的早餐就是一个面包和一瓶纯牛奶,都是在超市提前买好的。”在*岩实验小学读四年级的程宇轩说,自己班上,好多同学的早餐都是这样。
事实上,记者在对身边朋友及街边行人的采访中了解到,豆浆加包子、牛奶加面包这类传统早餐最受上班族和上学族的喜欢;稍微有时间坐下来吃一顿的人,更喜欢选择嵌糕、麻糍、食饼筒、绿豆面碎这类特色小吃作为早餐。
早餐吃得匆忙将就
“除了周末,平时都是拿在路上边走边吃的。”椒江人周岩平说。在采访中,许多像他这样的上班族,为了多挤点时间睡觉,基本都把早餐时间搭在了上班路上。
相比之下,开车一族的早餐,吃得更是“争分夺秒”。“说起来好笑,上班路上吃早餐跟考试作弊一样,红灯亮了,赶紧拿起来吃两口;绿灯了,又马上放下,抹抹嘴继续开车。”每天开车往返于*岩与路桥的白领李珂雅说,“我最少要等4个红灯,才能吃完一顿早餐。”
比起那些不管咋样,最起码能吃到一口热乎早餐的上班族来说,陈苏康坦言自己“有点惨”,从他家到公司的上班路上,没有一家早餐店。于是,作为“起床困难户”的他,在早餐上,选择了将就。
“到公司打完卡,再到茶水间冲一包麦片当水喝,这就是我的早餐。”陈苏康说,在他的同事中,像他一样将就早餐的人,绝不在少数,“我们办公室,有几个女生每天早上泡饼干吃,没有几个会正儿八经地坐下好好吃顿早饭的。”
吃早餐重在状态
■包建永
俗话说,30岁以前人找病,30岁以后病找人。跟20来岁的青年谈早餐的重要性,他们是听不大进去的。因为,这个年纪的人,大多身体棒棒,多吃一顿早餐和少吃一顿早餐,几乎感觉不到身体的变化。
所以,有必要先谈谈30岁以后的问题。30岁以后,人体机能减退,疾病随时准备乘虚而入。这个时候,一顿健康营养的早餐便显得尤为重要。奇怪的是,记者采访下来,居然没有一个受访者是自己做早餐的,不但没有自己做早餐,连花钱买早餐、匀出10分钟吃早餐的时间都没有。家长如此,孩子也是如此。
这绝对不是好现象。在外国,也无这样的“时尚”。我们在看欧美剧时,倒是常常看到年轻父母做好早餐,跟子女吃过后再出门,在外面吃早餐的情节几乎看不到。
早餐吃得含糊,可以看出一个人生活比较混乱。实事求是地说,并不是每个人每天都那么忙,但许多人晚上精神好得不得了,以致熬夜成为常态,早起成了折磨。晚睡早起,这本身就很伤身体,如果还不及时进餐补充营养,便是二次伤害。如记者报道所证实,胆结石瞄上了年轻人。还有一些人年纪轻轻,就患上胃病。
这是疾病对年轻人发出的警告。30岁之前的人,得病的机会少,除了身体素质好外,还是因为多年规律生活给自己挣下的“本钱”。从小学到高中,在家里有父母管着,在学校有老师管着,作息规律,饮食规律,这为青少年身体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从一名高中生毕业时的身体素质状况,可以预测他未来几十年的身体健康水平。
由此可见,20至30岁阶段,是人生健康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进一步巩固了健康。反之,不知节制,挥霍健康的“本钱”,30岁之后,身体各个零件的毛病,便会一个个冒出来。
所以,健康饮食的前提,是健康的生活习惯。同样的一顿早餐,睡足觉后吃,跟睡眼惺忪吃,效果是不一样的;吃得心定神闲,跟吃得狼吞虎咽,效果是不一样的。生活习惯好,粗茶淡饭也能吃出健康;生活习惯不好,山珍海味也能吃出疾病。
吃早餐固然很重要,在什么状态下吃则更重要。
PS: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