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美食的敌人胆结石
TUhjnbcbe - 2021/5/16 18:03:00

在多年之前,诊间有个病人初诊来访,她在近期公司健检发现有胆结石,上网查了一下相关信息,但对于该积极处理还是暂时和平共处,仍不知如何是好,想来寻求专业建议。这位病人是30多岁的职场妇女,平时因工作需求,与客户应酬时常有大吃大喝场合,偶尔也需要出国开会,她很担心再这样下去,会不会哪天在国外就突然发作了?从知道自己有胆结石那一天起,她开始对眼前的美食有所恐惧,再也不敢放心大快朵颐。

为何会出现胆结石?

首先我们得先知道胆囊的生理功能。俗话说的好:肝胆相照,肝脏、胆囊、胰脏在解剖上彼此相连,透过胆囊管、总肝管、总胆管连接在一起,是重要的消化器官。胆囊是可伸缩的囊状物,像颗水球,储存由肝脏所制造分泌的胆汁。胆汁用来促进脂肪分解、帮助脂肪吸收、及相关脂溶性营养素吸收,通常在进食后会刺激胆囊收缩、将空腹时储存好的胆汁排出至十二指肠。尤其在吃完高油腻性食物后,需要大量的胆汁溶解脂肪,此时胆囊相当重要。这类似河川与水库的关系,从肝脏上游而来的胆汁暂时储存于胆囊,需要时胆囊收缩、胆汁倾泄而出,流往十二指肠进行消化。

胆汁既然用来溶解脂肪,势必得扮演油与水的和事佬,亲水也亲油。胆汁的组成由90%以上水分、胆固醇、磷脂类、胆盐、胆酸组成,平时就处于油水动态平衡的状态下。但油水毕竟不兼容,失衡时易形成结晶,若再加上胆囊收缩不良,结晶愈聚愈大,最后形成胆结石。

胆囊结石通常原发于胆囊,可分为色素性结石、胆固醇结石、混合性结石。大多数胆囊结石患者都是以胆固醇结石为主的混合型结石,而胆管以胆色素结石为主。

哪些人容易得胆结石?

目前的研究认为,容易导致胆固醇结石的危险因子如下:

1.遗传:也可以说是体质,家人若有胆结石,患病的机会也会增加。

2.饮食习惯:过去的统计发现,西方人发生率远较东方人高,北美、南美、欧洲、澳洲都属于高发生率地区,非洲则是低发生率地区。华人地区在以往也属于低发生率,但在饮食习惯逐渐西化之后,逐年显著提升,可以想见饮食习惯的重要性。

3.性别与年龄:一般来说女性较同年龄男性有较高的发生率,这与女性荷尔蒙的生理作用、怀孕期由于胆汁饱和度增加有关。在50岁前,女性:男性约为2:1。但男性也别高兴太早,随着年纪增长,发生率逐年增加,在70岁时两性发生率就差不多了。

4.药物:长期服用避孕药物,停经后补充女性荷尔蒙,部分抗生素及药物,在临床上发现有明显高胆结石发生率。

5.肥胖:肥胖、高油脂饮食习惯互为因果关系。肥胖的病人,胆汁容易形成结晶。肥胖者为一般人7倍,每年新增2%。

6.快速体重变化、空腹时间过长:和胆汁排泄有关。笔者曾经遇过减肥的患者,常常中午不吃东西,一下子空腹太久,可以想象他胆囊内的胆汁愈积愈多,停滞了而没有定时宣泄,破坏油水平衡,容易形成结晶、导致胆结石。

7.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胆汁中胆固醇分泌过多,及胆囊收缩功能不全(dyskinesia)。

8.胰脏疾病、肠道手术后、肠道疾病,及发炎性肠病变等。

了解上述危险因子后,可以想象若在诊间遇到主诉上腹痛患者,若为一个略呈肥胖的中年妇女,临床口诀4F:Female(女性)、Forty(40岁)、Fat(肥胖)、Fertile(多产妇),胆结石绝对是可能诊断之一。

胆结石有哪些症状?该如何处置?

我们直接来看几个常见临床胆结石及胆囊炎场景:

案例一

50岁中年家庭主妇,略呈肥胖,在吃完餐点后约半小时到一小时,会出现腹胀、消化不良、轻微腹痛,约莫几个小时后会缓解,尤其在吃完油腻的大餐后更常发生。

解析:此为有症状的胆结石,但尚未导致发炎。原因为胆囊结石短暂卡在胆囊管、引起胆囊绞痛。由于结石并未完全阻塞,在胆囊收缩后可能就松脱,疼痛也随之缓解。这类患者将来胆囊发炎的机率高,因此可以考虑在引起未严重发炎之前,安排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案例二

55岁中年男性,持续性右上腹痛超过1小时,伴随有发烧、恶心症状。腹痛随着时间并未缓解,甚至轻轻咳嗽一下,震动到肚子也会明显疼痛。

解析:此为引起急性胆囊炎的胆结石,已有胆囊炎引起局部腹膜炎的表征,是胆结石最常引起的并发症。通常需要积极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抗生素、输液治疗等,否则往往可能会因并发症而有生命的危险。

案例三

30多岁青年女性,健检时意外发现有胆结石,平时身体不会感到病痛,即使大吃大喝也没有腹部症状。

解析:此为无症状的胆结石。根据统计,多数胆结石(约75%)不会造成症状,甚至可以和平共处一生。不过即使无临床症状,仍建议搭配抽血验肝胆指数、超声看胆囊胆结石外观,因为有些患者很不敏感,即使已引起急性发炎,或慢性发炎导致胆囊萎缩,也几乎没感觉。

案例四

50多岁中年台商,返台过年吃年夜饭后,突发急性上腹痛,发烧不退,恶心呕吐,肤色变*,出现茶色尿。抽血发现肝胆指数异常,白血球升高,超声发现胆结石及总胆管扩张。

解析:此为不安于室的胆结石引起,逃出胆囊却卡在总胆管,引起急性胆管炎,这情形也可能导致急性胆石性胰脏炎,两者都是胆结石的常见并发症。若为急性胆管炎,建议住院治疗,合并抗生素及逆行性胆管内视镜取石术等治疗,也需考虑摘除胆囊以防止再次急性胆管炎发生。

案例五

70多岁卧床老人,因肺炎、呼吸衰竭插管住进加护病房,生命征象不稳,病情危急。全身抽血检查时发现肝胆指数异常,超声发现胆囊十分肿胀,却无胆结石。

解析:这属于少见的无胆结石性的急性胆囊炎,常在病情危急时发生,可以想象是雪上加霜的并发症之一,即使在积极的治疗之下,死亡率仍非常高。

怎么评估胆结石?

其实写到这里,聪明的读者已经知道除了临床症状外,搭配抽血、超声检查便可以得知胆结石状态。腹部超声是最方便、非侵入性,而且精确性相当高(大于95%)的诊断工具。

我们建议患者至少需空腹6小时,让胆囊胀满胆汁,才能更仔细观察胆囊外观。否则进食后胆囊缩小,要观察胆囊实在不易。

笔者常在超声检查时,发现胆结石患者最常问的一句话是:我的胆结石有变大吗?其实胆结石的大小不是最重点,临床上有没有症状才是最重要的关键。曾有3公分胆结石完全不痛的,也有细砂型石头却引起急性胆石性胰脏炎的。另外也有些人问:我的胆结石有消失吗?大部分胆结石很少自行消失,通常与时俱进,只有变大,不会变小。

所以若您是细心的读者,除了胆结石大小、有无消失之外,若能问出:我的胆囊有发炎吗?我的胆管有变粗吗?笔者会大吃一惊,知道遇上有做功课的患者,专业的来啦!关于胆结石的大小,往往有不同的临床结果:超过一公分的石头,排出机会较低,大多停留在胆囊内,可能导致胆囊发炎。愈小的石头,愈有机会逃脱,但也有可能卡在半路上,引起胆管发炎或胰脏发炎。所以并不是愈大愈糟,愈小愈好,再强调一次,以临床症状为最重要观察重点。

当然除了超声外,计算机断层扫描(CTscan)、胆胰管核磁共振造影术(MRCP)、和逆行性胆胰管造影术(ERCP)皆是常见的诊断工具,端依临床情境不同而有适当的时机。

建议科别:胃肠肝胆科、一般外科门诊。

本文转自《台安医讯》第期,作者:胃肠肝胆科主治医师苏志盛

本文图片来源于:RF图库

沃德外科

医院院长张元芳教授、国内知名肿瘤外科专家戴松林教授领衔组成专家团队,开展乳腺外科、肛肠科、肝胆外科等各类普外科疾病的治疗和手术,在各类开放和微创手术治疗上均拥有丰富的经验。所有成员在各自的领域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亲自参与到客户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每一个环节,并可与沃德其他科室专家通力协作;必要时,还可与国内外专家相互配合,共同探讨,以国际化的服务标准和流程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优质健康服务。

沃德外科预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食的敌人胆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