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前文)
首先,怎麼知道小孩子有沒有感冒?當小孩子快要感冒,或者剛剛感冒的時候,沒有什麼症狀,有時候甚至還活蹦亂跳,只是做父母的直覺上覺得孩子怪怪的,做功課時有些些不耐煩的感覺,不知道是小孩子心裡有事煩躁,還是身體不舒服?很簡單,要小孩子把雙手伸出來,檢查一下有沒有「脈浮」,如果有,代表已經有感冒了。這個時候,不一定需要服用中藥,通常多休息、早點睡就會好,當然,這個時候要避免吃冰淇淋、冷飲、生冷的食物,也不要過度運動、在外面吹風等等。記住,把脈得兩隻手都把,很多時候會一隻手脈浮,另一手脈不浮,通常右邊主「氣」,左邊主「血」,兩者的沈浮有不一樣的意義,而右手把脈中間的位置(「關脈」)反應脾胃,小孩子感冒時,通常會先浮起來。
在這個階段,父母最常問的問題是,小孩子說吃不下飯怎麼辦?有些父母會覺得小孩子皮,不肯好好吃飯,找個理由說吃不下飯,因此強逼小孩子非得吃完正常的飯量,搞得親子之間不愉快。如果真的「脈浮」、感冒了,食慾確實會減低,這個時候逼小孩子吃很多,反而會傷害到胃氣,讓感冒加重,不如讓小孩子少吃一些,吃清淡一些,陪小孩子聊一聊,聽聽他的感覺。至於真的長時間食慾差,我們在後面的章節會另外討論。
下一個階段是有明顯的感冒症狀跑出來,譬如發燒、流鼻水、頭痛、全身無力等等。如果脈還是浮的,不用太緊張,病還在表,如果脈不浮了,這就得看症狀是減輕還是加重,代表感冒是轉好還是往裡走,這個等一下會談到。
大多數的感冒是因為受寒而起,即使是夏季的大熱天下,多半也是流汗過多後吹風、吹冷氣而造成的。近代的一些中醫學派裡,有所謂的「江南無傷寒」一說,認為中國大陸江南地區天氣熱,不會有傷寒類的疾病,這其實是非常錯誤的。
不過,如果要討論這些,得從「六經辨證」、「太陽寒水」等等談起,很多中醫系的學生念到博士班都還搞得不清不楚,做爸爸媽媽的就不用多費心了。而一般聽到的「風熱感冒」,譬如有舌頭紅、口渴、有些黃鼻涕、喉嚨痛、頭漲痛等等症狀,其實大多數是因為中暑、津液不足等等原因所造成,和一般人在西醫定義下認識的「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