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的一天,家住遵义的12岁女孩小焱(化名),突然感觉上腹疼痛不止,特别是一吃完饭胃就胀痛的明显,紧接着肩背部也开始痛。她把自己的症状告诉妈妈,妈妈就给她买胃药吃。每次吃完药,小焱的症状都能够好转,这让她的母亲更加笃定孩子是得了“胃病”。
四年来,症状总是反反复复,妈妈也以为是“胃病”复发,每次“胃痛”,都给小焱吃药缓解。
今年4月中旬,熟悉的疼痛又一次“卷土重来”,小焱的父母再次给她服下胃药,但疼痛并没有得到丝毫缓解,甚至比以往更强烈。家长这才慌了神,医院就诊,检查结果竟然是——胆结石!
技术:微创保胆取石
保护孩子健康成长
医院建议做切胆治疗,小焱的父母在后悔没重视孩子疾病的同时,内心一万个不愿意让孩子这么小就丢掉一个器官。多方打听下,小焱父母把目光锁定在省城开展保胆取石手术多,口碑也医院。
▲小焱于医院做的检查报告
父母急忙带着小焱从遵义赶赴贵阳,医院肝胆外科。
小焱的主治医生是该院肝胆外科主任、原昆明医科大学四级教授、云南省医学会外科内镜学术组第一副组长秦兴陆教授。
详细检查发现,因为家长四年多的不对症治疗,小焱的病情被贻误,结石数量较多,且每颗都超过一公分。结石还对胆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伤,胆囊壁毛糙,且有增厚。所幸,胆囊的收缩功能尚可,具备保胆取石的条件,如果在术中镜下观测胆囊状况良好,则能如愿保胆。
▲小焱于我院做的B超检查单
为了尽快让小患者摆脱病痛,手术安排在第二天进行。经30分钟细致熟练的配合,秦兴陆手术团队成功为小焱实施了三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术中,专家从小焱的胆囊中,取出四颗大小约为1.2X1.5cm的结石,揪出了这几颗让她父母一直误认为是“胃病”的“真凶”,成功保住了小焱的胆囊。
在肝胆外科医护人员悉心照料下,小焱恢复良好,脸上重现16岁花季少女天真灿烂的笑脸。
专家:胆结石还是“胃病”
彩超检查可辨真假
胆结石怎么会当成是“胃病”呢?据秦兴陆教授介绍,在门诊患者中,像小焱父母一样误把胆结石当胃病治疗的患者很常见,胆结石和胃病,一般人的确很难分清,导致胆结石越长越大、越多。
秦兴陆教授表示:“胆结石患者一般伴有胆囊炎,炎症使胆汁的消化功能受损。患者常感到口苦、口干、消化不良、恶心,特别是进食油腻食物后,腹部不适感、疼痛更为明显,加之人类腹部神经的‘定位’并不准确,造成了和胃病极为相似的症状。”
同时,由于胃药都有止痛效果,虽然不对症,但服用后,胆结石患者仍能感觉疼痛减轻,因此“忽悠”了不少人。
秦兴陆教授还表示:“胆结石和胃病也有不同的地方,比如,慢性胃炎多表现为‘餐前不适、餐后缓解’,但胆结石引起的不适常见于餐后,特别是在进食油腻食物后,疼痛剧烈时会向肩背部放射。另外,一部分胆结石、胆囊息肉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也会异常改变,医院看医生,进行科学全面的检查,以避免自己判断不准而误服药物,错过治疗的*金期。尤其是低龄儿童,因小儿胆结石症状存在隐匿性,加之患儿表述不清,往往容易忽视。”
胆结石的诊断并不复杂,做个肝胆系彩超检查基本可以确诊,一旦确诊,医院积极科学治疗,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说,应尽量采用保胆取石。胆囊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和免疫器官,尤其对未成年人而言,胆囊健康与孩子的健康生长发育密切相关,不少国际肝胆权威专家也早已给出了建议,世界著名儿科机构、德国汉诺威医学院儿外科的三位教授早在年就在《欧洲小儿外科杂志》上发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一文,特别建议青少年儿童胆结石患者应保胆取石,秦教授提醒到。
声明:本文图文资料均医院,仅作真实案例学习、交流使用。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资料,版医院所有。请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