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性出血性坏死型胰腺炎的重要特征是
A、血淀粉酶明显升高
B、休克
C、恶心、呕吐
D、白细胞计数增高
E、血糖升高
2、治疗急性坏死型胰腺炎的较好药物是
A、大量应用抗生素
B、积极抗休克治疗
C、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D、用吗啡止痛
E、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3、患者,男,24岁。暴食后突然上腹剧痛,恶心,呕吐,发热。检查:腹部较软,上腹压痛,血清淀粉酶增高。其诊断是
A、急性胃肠炎
B、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
C、胆囊炎
D、急性胰腺炎
E、心肌梗死
4、患者,男,65岁。皮肤、巩膜*染进行性加重,大便持续变白,病后消瘦明显。应首先考虑的是
A、急性病*性肝炎
B、肝硬化
C、肝癌
D、胰头癌
E、胆总管结石
5、胰腺癌,常伴有
A、慢性规律性的上腹痛
B、无规律性的上腹痛
C、右上腹绞痛
D、左上腹剧痛
E、皮肤粘膜出血
答案与解析1、A
答案解析:急性出血性坏死型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的一种,相对较少,胰腺内有灰白色或*色斑块的脂肪组织坏死,其重要特征为血淀粉酶于起病后2~12小时明显升高(A对),48小时开始下降,持续3~5天。休克(B错)、恶心、呕吐(C错)、白细胞计数增高(D错)及血糖升高(E错)可出现于急性胰腺炎或慢性胰腺炎中,但无特异性。
2、C
答案解析:治疗急性坏死型胰腺炎的较好药物是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C对),天然生长抑素由胃肠黏膜D细胞合成,可以抑制胰泌素和缩胆囊素刺激的胰液基础分泌。急性坏死型胰腺炎时,循环中生长抑素水平显著降低,可予以外源性补充生长抑素或生长抑素类似物来抑制胰液分泌,缓解症状。急性坏死型胰腺炎患者应选择针对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的、能透过血胰屏障的抗生素,而不是大量应用抗生素(A错)。由于吗啡可增加Oddi括约肌压力,故急性坏死型胰腺炎患者不宜使用吗啡(D错)。积极抗休克治疗(B错)、补充液体和电解质(E错)为急性胰腺炎的支持治疗。
3、D
答案解析:患者青年男性,暴食(急性胰腺炎常见诱因)后突然上腹剧痛,恶心,呕吐,发热(急性胰腺炎常见症状),检查:腹部较软,上腹压痛,血清淀粉酶增高(急性胰腺炎时其值通常高于正常值3倍),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考虑诊断是急性胰腺炎(D对)。急性胃肠炎(A错)是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一般不会出现血清淀粉酶增高。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B错)常突发剧烈刀割样疼痛,多有腹壁板样僵直,压痛、反跳痛等体征。胆囊炎(C错)常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腹胀、腹痛,多为右上腹剧痛或绞痛。心肌梗死(E错)常见于老年人,多为心前区压榨样疼痛,伴大汗、恶心等症状。
4、D
答案解析:患者为老年男性,皮肤、巩膜*染进行性加重,大便持续变白(陶土色大便),病后消瘦明显,患者临床表现与胰头癌相符,故应首先考虑的是胰头癌(D对)。急性病*性肝炎(P)(A错)起病较急,短期内出现意识障碍、出血、*疸及肝脏缩小。肝硬化(P)(B错)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营养不良,皮肤、巩膜*染,出血及贫血。肝癌(P)(C错)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肝区疼痛、肝大、*疸、呈进行性消瘦、发热、食欲减退、乏力、营养不良、恶病质等。胆总管结石(人卫八版外科学P)(E错)约20%患者可以不感右上腹绞痛,40%的患者虽有绞痛但无*疸,其余患者则多数在腹痛发生后数小时至1~2天开始有*疸,且持续数天后逐渐消退。5、D
答案解析:胰腺癌指胰外分泌腺的恶性肿瘤,表现为腹痛、食欲不振、消瘦、*疸等。腹痛多为首发症状,早期腹痛较轻或位置不定,以后逐渐加重且位置固定。典型腹痛为:持续、进行性加剧的左、中上腹痛或持续腰背部剧痛,可有阵发性绞痛(D对)。慢性规律性上腹痛(A错)慢性规律性上腹痛(A错)多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疾病。右上腹绞痛(C错)常见于急性胆囊炎、胆石病。皮肤粘膜出血(E错)见于紫癜、肝硬化肝功能不良等。无规律性的上腹痛(B错)见于胃炎等疾病。要点六病情评估
1.慢性肾炎起病隐匿,病情迁延,病变均为缓慢进展,最终进展为慢性肾衰竭。病变进展速度个体差异很大,病理类型为重要因素。对于有高血压、蛋白尿、镜下血尿的患者,应进一步排除慢性肾小球肾炎,必要时进行肾穿刺活检明确病理类型。2.对于确诊的患者,尿液检查是诊断有无肾损伤的主要依据,其中检测尿蛋白最有意义,如病变较轻,则仅有白蛋白滤过,即选择性蛋白尿;当病变加重时,更高分子量蛋白质(主要是IgG)无选择性地滤出,称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其次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