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诊断依据是()
A.B超B.CT检查C.磁共振成像(MRI)D.骨髓检查E.同位素骨扫描
2.全血细胞减少、骨髓三系增生低下,你认为符合下列何种疾病护理评估的实验室检查:()
A.缺铁性贫血B.再生障碍性贫血C.急性白血病D.慢性白血病E.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再生障碍性贫血红色字体和*色阴影为重点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导致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类贫血,又称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临床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进行性贫血、感染、出血和全血细胞减少。(记)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药物及化学物质为再障最常见(考)的致病因素,以氯霉素最多见(单选)
2.发病机制:①造血干祖细胞缺陷,包括质与量的异常;②造血微环境异常;③免疫异常
二、临床表现
.再障的临床表现与全血细胞减少有关,主要为进行性贫血、出血、感染,但多无肝、脾、淋巴结肿大。(常考)
2.重型再障与非重型再障的鉴别:(稍微注意下区别就行)
判断指标
重型再障SAA
非重型再障NSAA
首发症状
感染、出血
贫血为主、偶有出血
起病与病情进展
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
起病缓、进展慢、、病情较轻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0.5×09/L
>0.5×09/L
血小板
<20×09/L
>20×09/L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
<5×09/L
>5×09/L
骨髓
多部位增生极度低下
增生减低或活跃,可有增生灶
预后
不良,多于6~2个月内死亡
较好,经治疗多数可长期存活
3.重型再障(SAA):(记住表现)
①贫血:苍白、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进行性加重;
②出血:皮肤可有出血点或大片瘀斑,口腔黏膜有血泡,有眼结膜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等,深部脏器出血时可有呕血、咯血、便血、颅内出血等。
③感染:多数病人有发热,体温在39℃以上,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
4.非重型再障(NSAA):起病和进展较缓慢,贫血、感染和出血的程度较重型轻。
三、实验室检查
.血象:全血细胞减少(考),淋巴细胞比例相对性增高,网织红细胞绝对值低于正常。再障诊断指标应符合下列三项中的两项:①血红蛋白<00g/L;②中性粒细胞绝对值<.5×09/L;③血小板<50×09/L。(考)
2.骨髓象:为诊断再障的主要依据。骨髓涂片肉眼观察有较多的脂肪滴,骨髓增生低下(单选)或极度低下,三系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减少,淋巴细胞相对性增多。
四、治疗要点
.对症治疗:控制感染;控制出血;纠正贫血;
2.针对不同发病机制的治疗:
()免疫抑制疗法:①合理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具有抑制T淋巴细胞或非特异性自身免疫反应的作用;②环孢素(CsA),可选择作用于异常T淋巴细胞,解除骨髓抑制,是再障治疗的一线药物(单选),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再障。
(2)促进骨髓造血:①雄激素,为目前治疗非重型再障的常用药,其作用机制是刺激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单选),并直接作用于骨髓,促进红细胞生成。常用药物为丙酸睾酮(记)。②造血生长因子;③造血干细胞移植。
五、护理诊断和措施(大题)
.预防感染:
①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限制探视人数和次数,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地方,粒细胞绝对值≤0.5×09/L者,应给予保护性隔离(单选);
②口腔感染的预防:督促病人养成进餐前后、睡前、晨起用生理盐水等交替漱口的习惯,若口腔黏膜已发生溃疡,可增加漱口次数,并局部用维生素E等涂敷;
③皮肤感染的预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沐浴更衣;
④肛周感染的预防:睡前、便后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记),每次5-20分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诱发肛裂,增加局部感染的几率。
2.加强营养支持:鼓励病人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食物;
3.用药护理:
①环孢素:用药期间需配合医生监测病人的血药浓度、骨髓象、血象等;
②雄激素:丙酸睾酮为油剂,不易吸收,局部注射常可形成硬块,故需采取深部、缓慢、分层肌注,注意注射部位的轮换,经常检查局部有无硬结(常考单选多选)。长期服用雄激素类药物可对肝脏造成损害,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常考)。
4.一般情况下,治疗后6个月内可见药物治疗的效果,个月左右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随之血红蛋白升高,经3个月后红细胞开始上升,而血小板上升则需要较长时间。
今日答案:.D,2.B
(本文主要内容来自人卫版《内科护理学》,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护理考研柠檬师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