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李某,女,56岁,退休,年11月11日。患者自述慢性胃病多年。近两周腹部胀满,胁肋区胀痛,甚则影响睡眠。三天前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经腹部B超显示:胆囊炎、胆结石、胆囊积液。胃镜报告:食管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
刻下:胁肋胸背胀痛,腹胀满,纳差,大便粘滞难排,胸闷嗳气,右肩背沉紧,面色萎*,舌暗红胖大,苔*腻,左脉弦滑数,右脉弦滑关旺尺弱。触诊右胁下胆区压痛,叩击痛,背部弥漫性肌紧张,腹部脐周压痛。
诊断:中医诊断:胁痛,胃脘痛;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证。
西医诊断:胆结石、胆囊炎、食管炎、慢性胃炎。
治疗:1、铍针治疗:在背部触诊,选肌张力最高点行触及术、减张术,腹部中脘行减张术治疗。(铍针治疗后患者反馈胀痛症状缓解大半,倍感信心。)
2、中药治疗:行气导滞,利湿泄浊。处方如下:
11月18日复诊:药后大便日行2次,诸症均减,仍有胀痛。右肩背仍感沉紧。舌仍暗红胖大,苔*腻略减,左脉弦滑,右脉弦滑关旺尺弱。触诊背部中、下胸段仍有肌紧张。中药效不更方,继服7剂。仍配合铍针治疗一次。嘱其无明显不适的话,可继服7剂再来。
12月3日再诊:患者大便日2-3次,余已无明显不适感,舌淡红胖大,苔薄*略腻。脉仍弦滑。虑余邪未净,上方加苍术15g,生白术24g,茯苓18g继服14剂。
嘱其如无不适,吃完中药后,可服成药越鞠保和丸合胆石通两周后复查。
12月15日复查,报告未见明显异常。
总结:胆囊炎、胆结石,慢性胃炎都属于临床常见病。但其病机复杂,其形成应以肝郁脾虚为根本。肝木抑郁,失其调达疏泄之性,木郁不得疏土,脾胃气滞,失其健运,故往往与脾胃症状伴随出现。胆为中精之腑,胆汁有赖肝之疏泄,以通利为用,以疏降为顺达。
本案患者胁肋胀痛,右肩背沉紧。腹胀,大便难,纳差欲呕,胸闷嗳气,面色萎*,舌暗红胖大,苔*腻,左脉弦滑数,右脉弦滑关旺尺弱。证属肝胆湿热蕴结,肝郁脾虚。故以柴胡、青皮、陈皮、郁金、元胡、川楝子,疏利肝胆,行气止痛;枳实、厚朴、大*通腑泄热,又兼具行气活血导滞之功;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既清湿热,又利胆排石。诸药合用,共奏疏利肝胆,行气导滞,利湿泄浊之功效。
另:中医铍针治疗技术越来越多的运用在内脏病治疗中,屡建奇效。概与经络气血调节与神经反馈调节机制有关,因无实验依据,不敢妄言。希望同道朋友更多的参与探索、总结为盼!
本文纯属个人随笔记录,敬请同道不吝指正,感激之至。
焦加立工作室